高光谱等科技“复活”馆藏千年文物
发布时间:2024-06-12
浏览次数:544
6月8日,主题为“保护文物·传承文明”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辽宁沈阳举行。其间,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博和文旅活动纷纷亮相,一批文物挖掘与保护前沿“黑科技”惊艳登场。
6月8日,主题为“保护文物·传承文明”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辽宁沈阳举行。其间,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博和文旅活动纷纷亮相,一批文物挖掘与保护前沿“黑科技”惊艳登场。
在辽宁大学举办的第四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上,一把千年古琴奏响了悠扬的旋律。湖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研究馆员陈叙良,在会场讲述了如何利用先进的文物知识图谱应用支撑技术,让馆藏文物“活”起来的生动实践。
为更好地保护这张唐代独幽古琴,湖南博物院专门为其订制了“体检套餐”——先做CT扫描,然后测试“听力”,再进行采音、测音……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这张公元827年制作的古琴,历经千年洗礼仍禅韵悠悠,余音绕梁。
深度“体检”让千年古琴“被听见”,空天信息技术则让“深闺”文物“被看见”。科技与文化的跨界结合,有效破解了文物数字化设备采集效率低、信息源种类单一、安全性无法保障等难题,文物挖掘与保护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更为广阔。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高光谱则是帮助我们看清这些‘指纹’的‘有色眼镜’。高光谱遥感技术可应用在文物修复、文物真伪甄别等工作中。”
张立福还分享了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项目。他介绍,在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中,他们利用大幅面文物高光谱成像系统、文物高光谱图像分析软件等技术,实现了长2米、宽2米幅面文物在380纳米—2500纳米光谱范围内的快速获取。
此外,张立福团队自主研发的便携式文物彩色三维扫描软硬件系统,以及文物高精度结构与纹理信息采集技术和设备,不仅构建起文物数字资源快速采集技术体系,也让文物三维模型的获取更为精准。
相关产品
-
高光谱数据特征波长变量选择方法有哪些?
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的数据非常的庞大,这些信息比较的冗沉,采取一定的方法提取对建模有效的波长变量,删除冗余变量,减少波长变量个数,优化模型,提高模型预测精确度非常..
-
高光谱数据预处理及高光谱数据特征波段提取方法
高光谱成像仪在获取样品的光谱数据时,会有很多信息是重复的或者是无信息变量甚至可能是影响数据模型结果的噪声数据,因此就需要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特征波长数据..
-
高光谱成像技术:刑侦领域物证提取
在刑事侦查中,指纹因其唯一性和稳定性被誉为“物证之王”,而血指纹作为恶性案件现场的关键痕迹,其高效提取对案件侦破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方法如Photoshop软件..
-
高光谱成像技术:解锁文物修复的无损密码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籍、壁画等文物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然而,高温、高湿、光照等环境因素不断侵蚀着这些文化瑰宝——墨水氧化导致字迹模糊,颜料褪色使壁画失去光彩,石..